学院毕业优秀校友--段俐事迹介绍
2021-09-10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段俐,女,1966年1月生。1984年-1988年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学生,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199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二级),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力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实验流体专业组成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专业委员会委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微重力流体物理专家组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得五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任设计师或副主任设计师先后承担七项空间实验任务。
        段俐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微重力流体物理,并在科学需求带动下开展先进流场诊断技术和挑战性空间实验技术的研究,涉及流体力学、材料和生物等过程、现代光学诊断技术和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等,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微重力流体物理是空间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以地基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并利用各种微重力环境开展了微重力流体物理的基础性以及应用基础性研究。因物理学、光学、实验力学的学历背景,研究工作具有特色。以光学手段观测力学现象,以物理学的概念理解力学机理,收获了许多国际上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技术手段。
多年耕耘努力,荣登太空实验
        我国科学家一直以来期待着能在空间微重力环境进行实验,揭开热毛细对流的神秘面纱。经过多年努力,“液桥热毛细对流”研究项目终于拿到了一张“天宫二号”的“船票”,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微重力条件下开展液桥热毛细对流实验,也是段俐和她的研究团队的第一次太空实验。
        在此之前,段俐及她的研究团队已经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她们研究了多种流体模型、分析了浮力-热毛细对流的临界失稳条件、阐释了对流的物理特征,探讨了浮力和热毛细力的作用及耦合机理等等,为空间科学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配合此次空间项目的开展,研究人员也在地面开展许多匹配试验研究,得到了大量的地面实验数据。
        段俐研究员表示,“由于空间实验机会少、成本较高,而且热毛细对流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用简单公式就可以准确描述的,所以需要进行地面实验,为空间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范围。”
        历经3年多的工程研制,热毛细对流箱通过了层层的地面试验的考验。这套装置将搭乘天宫二号飞船冉冉升空,段俐等研究员也用天地互动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空间实验。在载荷重量、体积严重受限的条件下,研制出高可靠性大体积比、高径比变化的多功能实验装置和诊断系统,持续开展34个月740余次空间实验,获得丰富的研究结果。对于这些空间实验项目,从设计、研制到项目的完成,均表现出优秀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大型项目的组织能力。
        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在众多科学家的贡献下,在一个个实验的顺利进行下,中国正在实现由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华丽转身。
        目前,段俐正致力于我国载人空间站“流体物理实验柜”的研制,作为副主任设计师负责流体柜核心任务“科学实验系统”的研发,突破关键技术,系统初样鉴定已通过力学环境测试等各项验证。作为主任设计师承担了空间站首批项目微重力环状流振荡特性及转捩问题研究,作为副主任设计师承担了空间站首批项目空间流体储存、输运及界面行为研究和空间三相多液滴迁移行为研究。
不忘教师本责,荣获精品课程
        从2009年至今,作为主讲教授,段俐承担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力学实验原理与技术”的研究生课程,多次被评为精品数字课程和研究生优秀课程;从2019年至今作为首席教授承担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学院“微重力科学实验及载荷设计”的研究生课程。
        不仅如此,她曾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力学研究所的两名科学家,组成了最强的高中生科普团队,以“分子扩散现象”作为主线,深入浅出地帮助高中阶段的学生,提前接触大学物理学习需要涉及到的关键部分。从基础理论课程,到实操基础课程,再到技术理论课程,每一个环节都用一个具体的课题引导同学在“微重力科学”,“分子扩散”领域,建立系统性的物理学术思维,再利用丰富的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热心公益事业,发扬敬业精神
        段俐曾进行多次科普宣传与传播,无偿推进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
        一份份报告与论文彰显了段俐工作时的极度认真与负责,她曾完成空间任务近百份报告,特别是阶段性研制任务的大报告,并通过评审;曾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批准发明专利4项,培养硕士、博士生十余人。多次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评为教学工作优秀和科研工作优秀,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中发光发热。
 
# 校友寄语 #
        感恩母校、感恩物理系、感恩物理系老师,给我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在科研工作中追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
        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担当社会责任,坚定信念,为国家为民众贡献力量。

 

上一篇:学院毕业优秀校友--刘红伟事迹介绍
下一篇:学院优秀校友